中國雖然早期在鐵結構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長期停留于鐵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我國才開始采用現代化鋼結構。新中國成立后,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不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輕鋼結構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鋼結構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鋼結構在這些輕質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
鋼結構建筑的多少,景觀鋼結構人行橋,標志著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發達程度。進入2000年以后,我國國民經濟顯著增長,國力明顯增強,鋼產量成為世界大國,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積極、合理地用鋼”,從此甩掉了“限制用鋼”的束縛,鋼結構建筑在經濟發達地區逐漸增多。特別是2008年前后,在奧運會的推動下,出現了鋼結構建筑熱潮,強勁的市場需求,推動鋼結構建筑迅猛發展,建成了一大批鋼結構場館、機場、車站和高層建筑,庭院景觀鋼結構,其中,有的鋼結構建筑在制作安裝技術方面具有世界高等水平,如奧運會國家體育場等建筑。
奧運會后,鋼結構建筑得到普及和持續發展,鋼結構廣泛應用到建筑、鐵路、橋梁和住宅等方面,各種規模的鋼結構企業數以萬計,世界先進的鋼結構加工設備基本齊全,如多頭多維鉆床、鋼管多維相貫線切割機、波紋板自動焊接機床等。并且現在數百家鋼結構企業的加工制作水平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如鋼結構制作特級和一級企業。近幾年,鋼產量每年多達6億多噸,馬鞍山鋼結構,鋼材品種完全能滿足建筑需要。鋼結構設計規范、鋼結構材料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以及各種專業規范和企業工法基本齊全。
鋼結構下游的行業對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牽引和驅動作用,鋼結構它們的需求變化直接決定了行業未來的發展狀況。
鋼結構的上游的行業為鋼鐵等原材料供應行業
鋼鐵行業是鋼結構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鋼鐵行業的技術進步為鋼結構的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內鋼鐵行業的一些大企業已經開始了建筑結構用鋼的品種和技術的研發,鋼結構相繼開發了高強鋼和耐火、耐候、耐海水、抗層狀撕裂、抗低溫用鋼,以及H 型鋼、高性能彩涂鋼板、冷彎型鋼等,為鋼結構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應用基礎。
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鋼結構工程以其施工速度快、周期短、強度高、便于預制、安裝、適用高層大跨度等的優越性已在工程領域廣泛應用。而過去,我國大量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現場工程技術人員比較缺乏鋼結構工程的施工經驗,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結構的安全。因而,鋼結構工程的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加強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